当前位置: 首页 > 百强商务 > 百强新闻
国内首个特高压交流同塔双回输电工程皖电东送全面实施
作者:新华网上海    2012年12月20日

 

世界上首个投入商业运行的特高压交流同塔双回输电工程——皖电东送淮南至上海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目前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根据计划,这项能源工程将于2013年底投运,届时将大大缓解华东地区目前用电紧张局面,这一高新科技能源工程也将改变长三角功能格局。该工程远期输送能力达900-1000万千瓦,年送变电量约500亿千瓦时,相当于替代输送1600万吨标煤。

    长三角重大能源项目提升我国电力工程能力

    皖电东送淮南至上海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是为满足安徽两淮煤电基地电力安全可靠送出和长三角地区用电增长需要而建设,是我国首个同塔双回路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也是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规模化应用的标志性工程。

    该工程于2011年9月27日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现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计划于2013年底投运,届时将大大缓解华东地区目前用电紧张局面,远期送电能力将达到1000万千瓦,相当于在上海新建10座百万千瓦级电厂。

    工程起于安徽淮南变电站,经皖南、浙北变电站,止于上海沪西变电站,变电容量2100万千伏安。线路全长656公里,采用同塔双回路钢管塔,全线杆塔共1421基,塔重25.7万吨,平均塔重180吨,平均塔高110米。

    输电线路途径安徽、浙江、江苏和上海4省(市),在安徽淮南市和铜陵市分别跨越淮河和长江。其中跨越长江的杆塔全线最高,高度277.5米,重量2650吨。

    目前,皖电东送工程变电站土建施工进入高峰期,主设备即将开始发运至现场,线路基础浇筑完成97%,钢管塔组立完成22%。长江大跨越南岸跨越塔即将完成最后的吊装。

    而且,该工程也将全面提升我国电力工程建设施工能力。华东送变电工程公司总经理陶勇介绍,皖电东送工程是我国首个特高压交流同塔双回输电工程,代表了世界电网技术研究和工程应用的最高水平。与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相比,同塔双回线路输送功率大、线路长、充电电容大,故障类型更加复杂,杆塔高度大、机械负荷成倍增加。

    上海送变电工程公司总经理沈滔说,皖电东送工程全线采用大型钢管塔,代表着我国电网施工建设的最高水平,带动了我国铁塔制造行业和电网施工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先进特高压输电工程改变长三角供能格局

    两淮地区煤炭资源丰富,是华东的能源基地,长江三角洲经济增长快速,是华东电网的负荷中心。由于煤炭等一次能源严重匮乏,需结合自身情况适当受进区外电力。在两淮地区建设燃煤电厂向长三角地区送电,符合我国总体能源战略部署,可满足长三角地区迅速增长的电力需求,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上海电力副总经理陈道彪分析,其一,皖电东送工程是淮南大型煤电基地电力外送的迫切需要。从“十五”期间开始,国家已安排“皖电东送”容量720万千瓦,为配合“皖电东送”,目前安徽500kV电网已形成3个“北电南送”过江通道和4个出省送出通道,其送电能力约700万千瓦左右,在承担省内跨江输电任务的同时,仅能保证当前皖电外送的要求。“十一五”末,淮南煤电基地累计已投产电源855万千瓦,开展前期工作的电源项目达600多万千瓦。为满足皖电东送电源开发建设的需要,急需开辟新的大容量输电通道,建设特高压交流同塔双回路工程,兼顾远近,从根本上解决“十二五”及以后安徽两淮地区电力外送问题。

    其二,皖电东送工程是保障华东东部地区电力可靠供应的重要通道。近期华东电网负荷增长迅速,按照国家发改委已核准电源及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电源全部投产前提下,“十二五”期间沪、苏、浙三省电力缺口较大。根据电力需求及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要求,“十二五”期间华东电网需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构建特高压环网,建成大规模接受区外水电、煤电的网络平台。皖电东送工程是长三角地区特高压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的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长三角电网接受区外电力以及抵御大容量直流输电工程严重故障的能力,提高受电可靠性。尽快建成淮南至上海的大容量交流输电通道是十分必要的。

    前沿能源技术示范意义深远

    皖电东送工程采用全球供电最前沿技术——特高压交流输电,可充分发挥大容量、远距离、少占地等技术优势,是满足华东电网远景发展的合理选择,而且其带来的示范效应,对国内能源领域意义深远。

    从工程本身来看,首先,华东地区人口稠密,走廊资源十分宝贵,跨江资源尤为紧缺。皖电东送按1000千伏同塔双回架设,输电能力等同于3-4回500千伏同塔双回交流线路,可缩小走廊宽度130-200米,显著节省用地,有效降低工程综合造价,是充分利用走廊和跨江点等稀缺资源的必然要求。

    其次,华东地区500kV电网密集,发展接近极限,短路电流超标等问题非常突出。部分变电站开关遮断容量已出现不足,随着负荷密度的增加,电网短路电流还将进一步增高。相同输送功率情况下,电压提高,电流则可减小。建设皖电东送特高压工程,推进高一级电压等级电网发展,逐步形成覆盖长三角地区的特高压双环网结构,将500千伏电网分区解环运行,可从根本上解决500千伏短路容量超标问题,满足华东电网远景发展需要。

    从更长远的角度而言,该工程成功投运,将是解决国内电力供应问题的一种探索。

    国家电网上海电力总经理冯军指出,预计到2020年的时候,中国全社会的用电量还会再翻一番。中国的国情是:能源资源的分布和能源的需求是逆向的,我们国家的能源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但用电最多的是东南部。这就要求把能源资源就地转变为电力,远距离输送,在全国范围来优化配置,所以需要发展特高压。发展特高压,也是发展清洁能源的需要。

    目前,我国已经完全具备大规模建设特高压电网的条件,这样就可以实现“煤从空中走、电送全中国”,缓解长期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煤电运紧张这个顽症。我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人均用电水平还较低,电力需求增长空间十分巨大。2011年,我国用电量4.7万亿千瓦时;预计到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8.6万亿千瓦时,与2011年相比几乎翻一番。

    另一方面,我国能源资源主要分布西部和北部,而70%以上的能源需求集中在东中部,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距离800到3000公里左右,客观上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大容量、远距离输电道路。因此,特高压输电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输电方式。


Copyright © 2011 Shanghai Enterprise Top100 Association&Shanghai Top100 Enterprise Development Co., hg0088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100强(TOP100)企业活动组委会   上海百强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南京西路868号101室     电话:021-62550290     传真:021-62550290 
沪ICP备2024062930号-1